一、党建引领促学生发展,打造特色学工品牌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全面推动思政实践与学生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与社区、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协作,成功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系列活动, 覆盖网络安全、粮食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育人氛围。
组建“国家安全,你我共筑”团队,以网络安全为特色,荣获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服务项目、四川省“我为同学做实事”百佳项目,并获批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相关活动多次被校内外媒体报道,成为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典范。
此外,学院荣获kaiyun开云“优秀团委”“优秀学生会”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受到学校和社会高度评价。学生工作以“安全、责任、实践”为主线,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以赛促学强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理念,通过多层次教学改革和竞赛驱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实践水平。2024年,承办第八届XCTF国际网络攻防联赛总决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网络安全高手,展开了一场激烈而精彩的技术较量;成功举办“安恒杯”四川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吸引全省多所高校参与;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ISCC等国家级与省级赛事,斩获国家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18项,省级奖项57项,多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老师。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学院率先开展“网络安全”微专业建设,梳理7门课程知识点,构建课程与专业知识图谱,完成 10个基础模块、466个元知识点的教学资源。2024年10月,“网络安全”微专业作为全校4个试点之一上线“成信学堂”,获得教务处充分肯定,并在全校推广分享。

此外,《信息工程技术导论》《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等5门课程上线智慧树平台,以共享课、翻转课形式面向社会和高校开放。上线半年,共计服务1600余人次,跨校使用高校达12所,有力促进了教学资源共享与学院品牌传播。这些举措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科研赋能助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科技成果落地双流本地转化方面,成功定向转让3项发明专利,另有9项专利成功转让给企业。科技成果通过双流新型产业学院平台在双流区落地实施,为地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网络空间安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立项开放课题7项,进一步强化了学院服务地方的科研能力。
围绕国家与地方发展需求,2024年共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成功立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项目7项。全院到账经费达1649万元,其中单项经费500万以上1项、100万以上3项。
在学术成果方面,学院2024年发表科技论文61篇,其中SCI检索21篇,包括SCI一区7篇、二区4篇,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